-
金相分析-非金属夹杂物评级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是指钢中不具有金属性质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和氮化物等。它们常作为衡量钢质量的重要指标,其类型、组成、形态、含量、尺寸、分布等各种状态因素都对钢性能产生影响。更多 +
- [检测百科]分享:耐蚀铸铁的研究进展2025年03月21日 16:24
- 铸铁是指含碳量在2%~4%(质量分数),并且含有较多硅、锰、磷、硫等元素的铁基合金。当铸铁中的碳含量超过其在铁素体或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时,凝固过程中富碳相会沉淀。铸铁的最终组织结构由金属基体和碳化物或石墨组成,且取决于化学成分和凝固速度[1]。根据微观结构不同,铸铁分为白铸铁、灰铸铁、韧性铸铁和杂色铸铁。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铝硅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2025年02月26日 10:50
- 铝的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密度较小,导热、导电性能良好,强度较高,耐蚀性和加工性能良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机械、仪器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是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主要选材之一。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钇添加量对低硅铸造铝合金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2025年02月14日 11:23
- 铸造铝硅合金具有密度小、导热系数大、耐腐蚀性好、铸造性能好、流动性好、收缩率小、加工成型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1-3],常用于制造中低强度的复杂铸件,如高铁动车组的枕梁、涡轮泵壳以及汽车转向节铸件等[4]。铸造铝硅合金根据硅含量可以分为亚共晶、共晶以及过共晶铸造铝硅合金。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核电电缆聚合物材料的β辐照效应2025年01月08日 16:25
- 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核电站中,如丁腈橡胶O型圈、硅橡胶中子屏蔽材料[1]、聚四氟乙烯密封件、聚醚醚酮阀座、环氧树脂涂料等。其中,核电电缆的绝缘层或护套层消耗的聚合物材料较多,包括乙丙橡胶(EP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交联聚乙烯(XLPE)、交联聚烯烃(XLPO)等。在核电站长达数10 a的运行期间,这些聚合物材料经受了各种严酷的环境考验,如温度、氧气、辐射、载荷、化学介质等。其中最特殊且影响最严重的因素是辐射,并由此对电缆聚合物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硅、镍含量与制备工艺对Al-Si-Ni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25日 11:08
- 高铝含量(质量分数50%~90%)的Al-Si合金具有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密度低、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应用于微波功率器件、集成功率模块、收发模块等电子功率器件的封装基座等方面。然而,通过铸造工艺制备的高铝含量Al-Si合金的热物理性能无法满足电子封装用材料的要求[1],需要采用喷射沉积法复合热压工艺进行制备[2],但这种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其在电子封装材料方面的应用。在铸造时,改进凝固工艺可以改善Al-Si合金的组织,进而提高其热物理性能。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钎料成分对高硅铝合金/可伐合金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19日 12:58
- 高硅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和刚度高、易于加工、热膨胀系数高与微波组件内部的芯片和基板匹配性好、散热性能良好等优点,可以满足航空航天微波组件封装的需要[6-7],但也存在热导率高、脆性大等问题。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硅、铬掺杂对TiAlN基涂层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12日 11:07
- 由摩擦磨损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材料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耐磨减摩材料以及探索材料防护技术成为了研究焦点。渗氮、渗碳、喷丸、制备涂层、电镀等表面改性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工件的表面状态来提升其摩擦学性能[1-2]。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3-5]制备的TiN涂层能够提升刀具以及零部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是该涂层在650 ℃时会发生氧化形成疏松的TiO2而失效[6-7]。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硅、镍含量与制备工艺对Al-Si-Ni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11日 11:21
- 高铝含量(质量分数50%~90%)的Al-Si合金具有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密度低、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应用于微波功率器件、集成功率模块、收发模块等电子功率器件的封装基座等方面。然而,通过铸造工艺制备的高铝含量Al-Si合金的热物理性能无法满足电子封装用材料的要求[1],需要采用喷射沉积法复合热压工艺进行制备[2],但这种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其在电子封装材料方面的应用。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钎料成分和钎焊温度对高硅铝合金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5日 10:52
- 航空航天用微波组件正朝着大功率、轻量化、更优性能和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因此对组件框架、壳体等封装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传统、单一的材料已经很难满足新一代发送与接收(T/R)模块封装件所需的综合性能要求[4]。可伐合金是常用的电子封装材料,具有优异的焊接性和机械加工性,且热膨胀系数低,玻璃附着性良好[5],但存在着热导率低、密度高、刚度低等缺点,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高硅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和刚度高、易于加工、热膨胀系数高与微波组件内部的芯片和基板匹配性好、散热性能良好等优点,可以满足航空航天微波组件封装的需要[6-7],但也存在热导率高、脆性大等问题。如将可伐合金与高硅铝合金结合在一起,用高硅铝合金替代可伐合金作为封装壳体,盖板仍使用可伐合金,可以很好地利用二者的优势,克服二者不足。然而高硅铝合金主要构成元素为铝和硅,可伐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铁、钴、镍,2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别较大,这使得钎焊过程中液态钎料与两侧母材的界面反应不尽相同,连接较为困难[8-9]。
- 阅读(1)
- [检测百科]分享:发电厂304不锈钢热电偶套管开裂原因2024年11月25日 10:19
- 某发电厂锅炉顶部大包内含有用于测量内部管件、管屏、集箱等部件壁温的K型工业用镍铬-镍硅热电偶,该热电偶位于304不锈钢套管内,套管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304不锈钢热电偶套管(简称套管)在服役3个月后出现成批开裂现象,锈蚀开裂部位为图1b)中箭头所指区域。经了解,该热电偶通过预埋的套管穿过炉顶大包顶壁(保温平板层厚度约为300 mm),大包内部温度约为100 ℃,大包外部温度为35~45 ℃。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4Cr5Mo2V钢与4Cr5MoSiV1钢组织和性能的对比2024年11月15日 14:53
- 4Cr5MoSiV1钢是一种中耐热韧性钢,主要含有Cr、Mo、V等元素,其具有良好的抗冷热疲劳性能,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1]。4Cr5Mo2V钢是在4Cr5MoSiV1钢基础上开发的新一代高性能热作模具钢。4Cr5Mo2V钢较4Cr5MoSiV1钢的Si、V元素含量低,Mo元素含量高[2]。降低Si元素的含量,提高Mo元素的含量是压铸用热作模具钢合金化设计上的一种趋势[3]。
- 阅读(20)
- [检测百科]分享:DC03钢点焊未焊合缺陷的产生原因2024年10月23日 12:38
- DC03钢属于低碳、低硅冷轧系列钢种,其广泛应用于小家电领域,目前市面上电暖器生产厂家多使用该系列产品。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本钢冷轧厂酸洗机组改造措施2024年09月23日 15:31
- 针对造成本钢冷轧厂酸洗机组产量未达到设计产量以及产品酸洗后表面质量波动性较大的问题,对本钢冷轧厂酸洗机组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包括入口段、工艺段、出口段的设备改造与升级。改造后,入口停机时间缩短至220 s以内,出口换卷时间缩短至80 s以内;酸温、水温等工艺参数能够稳定控制;酸液压力检查更加准确;有效清理了酸洗管路内堆积的硅泥;带钢表面残留水分可以完全烘干。 由于本钢冷轧厂酸洗机组入口时序繁琐、酸洗管路中硅泥淤积、漂洗槽设计布局不合理等原因,机组产量未达到设计产量,产品酸洗后
- 阅读(14)
- [检测百科]分享:连续退火工艺对Si、Mn系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2024年09月23日 10:33
- 退火温度对实验钢性能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强度增加,在770~830℃退火温度范围内组织均为F+M,M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缓冷温度升高强度增加,组织主要为F+M,在660℃出现贝氏体,730℃缓冷时抗拉强度为711 MPa,从该级别钢种看太高;冷速15~30℃/s范围内随冷速增加强度呈上升趋势,马氏体含量呈上升趋势,产品性能均满足600 MPa级性能要求,实验钢对冷速工艺窗口较宽。
- 阅读(9)
- [检测百科]分享:无取向硅钢50BW470冷轧生产工艺2024年08月13日 10:16
- 冷轧加中间退火方法是国内无取向硅钢50W470的常用生产工艺。文章介绍了试生产无取向硅钢50BW470的3种冷轧工艺:罩式炉退火+(80%)冷轧、两道次(10%+78%)冷轧+罩式炉退火、两道次中等压下冷轧(60%+40%)+中间退火,并对试生产成品的电磁性能进行研究。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Sysweld的6061铝合金T型接头热力耦合模拟2024年07月31日 13:27
- 6061铝合金是经热处理预拉伸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高品质合金材料,主要合金元素是镁与硅,并形成Mg2Si相。因其具有中等的强度、氧化效果较好、同时抗腐蚀性和可焊接性良好,使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且加工后不变形、材料致密、易于抛光及上色膜等众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电子家电、板带、包装、印刷等领域[1]。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UCMW冷轧机轧辊变形特性研究2024年06月18日 11:18
- 具有高精度板形控制能力的轧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高精度辊形控制(High crown,HC)轧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万能凸度(Universal crown,UC)系列轧机。其中,UCMW冷轧机具有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中间辊窜辊、工作辊窜辊的等板形调控手段,在板形调控方面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在轧制板形质量要求严格的无取向硅钢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3?4]。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六辊冷轧机的带钢板形参数及辊间接触压力研究2024年06月18日 10:55
- 随着钢铁冶金冷轧工艺的不断发展,冷轧带钢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制造、汽车、化工等行业,同时,冷轧产品的质量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钢铁工业发展程度,因此需继续提升冷轧板带产品质量。在我国冷连轧机的主流机型包括连续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CVC)型和中间辊变接触窜移(Universal crown mill,UCM)型两个系列,其中CVC轧机中间辊采用特殊辊形,通过轴向横移来控制板形[1?4];UCM轧机则采用中间辊单侧轴向横移来减小有害接触区,从而增强弯辊对板形的调控能力,特别是中间辊/工作辊双窜移(Universal crown mill with work roll shifting,UCMW)型轧机凭借其工作辊可窜辊特性,板形控制能力较UCM轧机更强,所以在冷轧板形控制技术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硅钢等特殊品种的轧制以更好地进行边降控制。
- 阅读(8)
- [检测百科]分享:板坯Q235B低成本炼钢新工艺2024年05月29日 13:07
- 在炼钢生产中为保证板坯产品质量避免因钢水的含氧量高而出现皮下气泡等缺陷[1-2],通常需要加入铝锭、硅铝钡钙等强脱氧剂来控制钢水的脱氧深度[3],不可避免地会出现Als及Al2O3等高熔点夹杂物浇注进入中包以后附着在塞棒、上水口以及下水口等位置。此类夹杂物附着以后难以再被冲刷进入钢水,当夹杂物聚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即造成浇铸过程中的絮流现象[4]。絮流产生以后控流不稳,浇铸液面剧烈波动,极易造成卷渣,严重时甚至导致漏钢。受液面波动影响,连铸拉速短时间内大幅下降,造成铸坯出现接头及表面纵裂等缺陷,严重影响连铸生产顺行及铸坯质量控制。
-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