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设备材料检测]核电行业产品检测2019年09月19日 17:45
- 对使用于核电站建设、安装及核电设备制造和维修的金属材料、零部件、备品备件等进行质量检测或复验,协助企业从源头把关核电安全。
- 阅读(1170)
- [检测百科]分享:论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的EVI模式2025年04月03日 11:16
- EVI活动一般与汽车轻量化密切相关。依据拇指法则,为实现大部分汽车冲压构件的轻量化,必须应用高强度钢,而EVI活动促进了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目前已发展的和正在发展的一般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断后伸长率和抗拉强度的关系,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土钉长度的时域电磁反射检测方法2025年04月02日 15:37
- 时域反射法(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TDR)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播和反射的特点来评价被检测对象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非侵入性、高敏感度的检测技术。最初,该技术被用来检测电缆故障,随着技术进步,现在也被用于土壤湿度测量和混凝土结构完整性检测等领域。 在电缆故障诊断领域,吴德勇等[1]基于TDR技术与深度神经网络,开展了电缆线长时差法测量技术研究,结合RBF深度神经网络与时差法,对电缆线起始端进行定位。占立等[2]基于TDR的以太网线缆检测技术,在交换机端口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腐蚀对叶片毛坯荧光渗透检测的影响2025年04月02日 15:21
- 目前航空发动机导向叶片表面缺陷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为荧光渗透检测。一般在毛坯铸造阶段、机械加工阶段及使用后均需进行荧光渗透检测,以保证叶片表面质量符合设计图纸要求[4]。如果零件缺陷未暴露至表面或缺陷开口被堵塞都可能造成渗透剂无法渗入,导致缺陷无法检出[5]。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制氢吸附塔疲劳开裂的在线检测2025年04月02日 15:14
- 某炼油厂制氢装置设备员在巡检时发现某吸附塔开裂泄漏,裂纹位于母材位置,距环焊缝160 mm,该裂纹长285 mm,沿塔壁纵向扩展,外壁裂纹形貌如图1所示。经查设备资料,该吸附塔材料为16 MnR,规格为?2 800 mm(直径)×13 356 mm(高度)×30 mm(壁厚),操作温度为常温,塔内介质主要为氢气和少量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高通过性油气管道的变径检测清管器2025年04月02日 15:06
- 管道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是“国家生命线工程”。据统计,我国的长输管道达到166×103 km。油气介质易燃、易爆、有毒,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直接威胁国家能源和公共安全。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管道泄漏检测技术与安全评估的研究进展2025年04月02日 13:30
- 管道运输作为五大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具有运输量大、运输距离长、可持续运输、不受地域与气候条件的影响、成本低等优点,在油气输运、供水供热等多行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1-2]。为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各国均在不断扩大对于油气管道的建设投入。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焊缝射线图像缺陷识别方法2025年04月02日 11:16
- 射线检测是检测焊缝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射线检测数字图像通常包含大量的噪声和无关信息,这些信息会干扰缺陷的识别,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射线检测成像的复杂性,感兴趣区域往往只占图像中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且准确提取感兴趣区域位置并识别气孔缺陷的方法。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声学显微C扫描检测技术的倒装集成电路失效分析2025年04月02日 10:48
- 集成电路产业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通过降低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来提高其性能的发展路径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探索半导体技术的全段工艺系统级创新[1]。封装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倒装芯片封装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可以减少芯片互联工艺中对引线的限制,有效降低互联线引入的信号延迟和寄生效应,极大提升微电子器件输入/输出(I/O)的密度和效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微电子器件的封装[2-3]。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运载火箭筒体纵缝DR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2025年04月01日 14:03
- 运载火箭作为最重要的航天运输工具,由箭体结构、增压输送系统及飞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箭体结构主要包括氧化剂和燃料剂贮箱等部件,增压输送系统主要包括导管和气瓶等部件[1-2]。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YOLOv5的管道环焊缝缺陷目标检测算法分析2025年04月01日 10:53
- 随着管网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老龄期长时间服役的管道会出现腐蚀、材料失效、外部干扰等问题,进而造成泄漏、爆炸以及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4-7]。因此,对管道实施完整性管理[8-9],精准评估油气管道运行风险,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10]。漏磁内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无需耦合剂,对环境要求低,自动化程度高,缺陷识别能力强等优点,从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油气管道检测技术[11-13]。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17-4PH不锈钢轮轴的多通道涡流检测2025年04月01日 09:24
- 沉淀硬化不锈钢按钢内金相组织形态可分为沉淀硬化半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其中,合金17-4PH是在钢中加入铜、铌等元素经沉淀硬化而获得的马氏体不锈钢,该类材料具有耐腐蚀性强、强度高、塑性及韧性优良等特点,因此航运交通、航空航天工程、核工业等领域常将其作为关键零部件的材料[1-2]。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碳钢小口径接管焊缝切向正交线圈涡流检测试验分析2025年03月31日 12:50
- 碳钢小口径接管常用于连接承压设备与仪表,常见的小口径接管焊缝包括管座角焊缝、凸台角焊缝和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用于连接小口径接管与承压设备壳体;凸台角焊缝用于小口径接管的变径连接;小口径接管对接焊缝用于连接仪表。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锅炉膜式水冷壁漏磁检测磁化结构设计及分析2025年03月31日 11:13
- 电站锅炉作为我国煤电行业的关键设备,保有量较大,其关键部件如膜式水冷壁,在服役期间常受介质腐蚀、热辐射、磨损等因素影响出现管体损伤,进而发生泄漏,造成锅炉停产,甚至诱发安全事故[1-8],因此锅炉的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均较重视对水冷壁腐蚀、磨损情况的监控和检测[9-12],但较缺乏水冷壁管整体腐蚀情况的检测手段。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页岩气集输管道腐蚀原因及控制措施2025年03月25日 11:09
- 页岩气开采通常采用压裂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压裂反排液会对地面集输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甚至导致管道穿孔泄漏,最终失效,这不但影响了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还会造成环境污染[1-3]。HEITZ[4]对管道开展了冲蚀试验,初步探索了流型、流速和质量传递对管道冲蚀的作用。YARO等[5]研究了含CO2采出水对低碳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发现降低温度和旋转速度、提高溶液p H可以减缓低碳钢的腐蚀速率。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某井放喷管线磨损腐蚀的原因2025年03月25日 09:57
- 放喷管线中的高压、高速流体携带地层岩屑颗粒对管线冲蚀、导致管线刺漏失效,严重时发生井喷失控、爆炸、着火等事故[2-5]。受井场面积、设备布局、工艺要求等限制,井控管汇需要通过不同角度的弯管连接,而弯头处流体对管壁的撞击及流向的改变会造成流场分布(流速、压力等)不均,产生紊流和涡流等现象,因此冲刷磨损(磨损腐蚀)是放喷管线的一种常见失效形式。某井在井漏处理过程中出现溢流高套压,当放喷点火超过24 h时,放喷管线发生了严重的刺漏、断裂现象。为保障钻井作业的安全运行,减少经济损失,并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对放喷管线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储罐内加热盘管腐蚀原因及改进建议2025年03月24日 15:51
- 储罐寿命一般为20 a。在含蜡原油或高黏度、低凝点原油的储存过程中,用储罐内加热盘管加热或保温[1-2]可使原油保持流动,防止其凝固。但近年来,储罐加热盘管腐蚀泄漏导致的储罐大修停产现象频发,这严重影响了储罐的安全稳定、长期运行,给环境安全和经济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3]。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某锅炉12Cr1MoVG钢过热器管开裂失效的原因2025年03月24日 14:49
- 电站锅炉是火力发电的关键设备,其能否长周期运行将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发电效率。锅炉运行时,通过过热器将饱和蒸汽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器管是过热器的主要受热面,也是电站锅炉承受温度最高的承压部件之一。锅炉过热器管断裂失效是导致锅炉停运的常见原因[1]。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选材2025年03月24日 13:54
- 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线在整个地面工程中的占比较高,管线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油气田开发的整体效益。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影响下,国内涌现出大批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因此油气田伴生气中通常会蕴含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集输管线及设备的选材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技术、经济角度选取合理的地面集输管材将成为油气田地面开发的重点。 基于以上背景,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新型管材,管材型式主要包括非金属型及复合型等十余种。随着新型管材在各油气田的应用,管材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结构型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影响地铁车辆段杂散电流分布及其对临近埋地钢质油气管道干扰的关键因素2025年03月24日 11:28
- 地铁车辆段由于轨道绝缘等级相对较低(国内多个车辆段测试结果为0.1~0.2Ω),一直是地铁系统杂散电流防控的薄弱环节,国内地铁几乎都存在车辆段杂散电流超标的现象,段内设备烧损、挂地线打火、轨电位频繁动作等现象也时有发生[1-6]。相关测试结果显示,即使车辆段内整流机组完全断电,经出入段单向导通装置回流的正线馈电电流也可高达500~1 000 A[7],导致临近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显著波动[8-9]。
-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