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百科]分享:CO2驱油过程中输油管道的冲蚀特性2025年06月11日 13:51
- 原油管道运输过程中掺杂的CO2和砂粒会加重管壁的冲蚀破坏。针对管道冲蚀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弯曲角度、砂粒粒径以及流量等对管壁冲蚀特性的影响。
- 阅读(14)
- [检测百科]分享:不同温度下316LN不锈钢的低频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行为2025年06月11日 12:55
- 研究了环境温度对316LN不锈钢在高温水环境中低频载荷作用下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水环境对316LN不锈钢的疲劳裂纹扩展有显著加速作用,升高温度导致不锈钢氧化现象更加显著,使得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升高,且高温水增加了疲劳扩展的加速因子。
- 阅读(14)
- [检测百科]分享:保温时间对金属陶瓷组织、物相和腐蚀性能的影响2025年06月10日 15:27
- 采用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Mo2NiB2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 280 ℃)保持时间(保温时间)对Mo2NiB2金属陶瓷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与耐蚀性的影响。
- 阅读(11)
- [检测百科]分享:十六组氨酸酰胺对集输管线用L245钢的缓蚀性能2025年06月10日 15:11
- 以南川页岩气集输管线运行工况为背景,研究了十六组氨酸酰胺(16-ZA)缓蚀剂对L245碳钢在模拟地层水中的缓蚀性能。腐蚀浸泡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在饱和CO2环境中,十六组氨酸酰胺缓蚀剂在较低浓度下对L245碳钢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当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缓蚀率可达90%,且缓蚀率随缓蚀剂用量的增大而升高,当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率为99%。十六组氨酸酰胺缓蚀剂在碳钢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且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证实该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310S和800H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及其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2025年06月10日 14:37
- 在天然海水介质中,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这两种不锈钢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规律。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油气管道腐蚀与防护的研究进展2025年06月09日 10:46
- 针对油气管道日益严重的腐蚀问题,对管道腐蚀的类型、管道内外部腐蚀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概述;并针对管道的内外部腐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腐蚀防护措施;利用已有的技术加强对油气管道的检测,最大程度地避免腐蚀现象的发生;最后以现有的防护措施为基础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 阅读(10)
- [检测百科]分享:不同回弹标准在云南高速公路C50T梁上的试验2025年06月05日 13:43
- 针对高速公路C50T梁的回弹检测,通过JGJ/T23及相关标准的选择分析比较,采用不同回弹仪、不同标准对云南省某高速公路T梁混凝土现场工程进行验证和试验,得出以下结论:选择不同的回弹检测标准,会对C50T梁混凝土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强度推定差值15 MPa以上);回弹仪在规定测试范围内时,差异更多来自于曲线的选择;建议现场对JGJ/T23、JGJ/T294以及当地的地方标准进行试验验证比较,有必要时建立专用曲线,以提高回弹法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的准确性。
- 阅读(20)
- [检测百科]分享:斜拉桥索的全截面漏磁检测2025年06月05日 13:24
- 斜拉桥索是桥梁结构中用来支撑桥面板的斜拉钢索,作为桥梁的重要受力部件,斜拉桥索的状态关乎桥梁整体的安全。作为长期服役的部件,其容易因雨水渗入老化破损的护套表面而出现内部腐蚀、断丝等问题,给桥梁安全带来隐患。漏磁检测法是斜拉桥索内部检损的有效手段,基于研发的斜拉桥索漏磁检测系统,对斜拉桥索缺陷进行了检测。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方法分析2025年06月04日 10:33
- 针对小接管焊缝区域缺陷无损检测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小接管焊缝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交流电磁场检测探头及信号处理电路,并开展小接管试件缺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小接管焊缝5 mm长度缺陷的检出,有助于小接管的安全检测及维修。
- 阅读(14)
- [检测百科]分享:凝汽器传热管近管口区域的表面阵列涡流检测2025年06月03日 15:33
- 采用Bobbin探头进行凝汽器传热管涡流检测时存在近管口区域盲区问题,因此在役检查阶段往往需要对近管口区域进行目视检测,但对发现的表面开口缺陷难以进行深度定量。
- 阅读(14)
- [检测百科]分享:植物根系对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性能的影响2025年05月27日 14:14
- 在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定期检验中发现,植物根系缠绕导致管道表面出现细小密集黑丝痕迹,从外观难以判断植物根系分泌物对管道本体造成的伤害。对问题管道取样测量壁厚,对痕迹部位进行渗透检测,对管道内外表面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 阅读(14)
- [检测百科]分享:储气库生产管柱的气固冲蚀性能2025年05月27日 12:45
- 结合榆3×储气库的注采工况,构建了气固冲蚀预测模型,研究了采气量、采气压力、颗粒属性等生产参数对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针对N80油管分析了发生不同程度冲蚀风险的极限生产工况。
- 阅读(15)
- [检测百科]分享:环氧富锌铝涂层的耐蚀性2025年05月26日 13:42
- 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不同铝含量的环氧富锌铝涂层,通过马丘试验、电化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等研究了涂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环氧富锌涂层由于含锌粉而具有阴极保护作用;在环氧富锌涂层中加入一定含量(质量分数4%~6%)的片状铝粉后,涂层微观多孔缺陷得到改善,涂层的屏蔽性能提高;片状铝粉通过改善涂层中锌粉的电连续性,增强了锌粉的阴极保护效果;腐蚀介质透过涂层后与锌、铝反应生成的腐蚀产物较单独与锌反应生成的腐蚀产物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 阅读(12)
- [检测百科]分享:川东北土壤模拟液中X65管线钢的腐蚀行为2025年05月26日 11:19
- 埋地管道是我国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服役过程中土壤腐蚀是埋地管道需面临的安全问题之一,管道腐蚀泄漏会造成经济损失[1-4]。因此对埋地管道土壤腐蚀的研究不可或缺。然而我国地域广阔,土壤成分复杂,土壤含水量、温度、溶解离子种类和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埋地管道的腐蚀。 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地域土壤中埋地管道的腐蚀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场土壤埋片试验法是将管线钢材料长时间埋于典型土壤中,并分析得到其腐蚀情况的一种传统研究方法。王鸿膺等[5]在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典型土壤中选取了110个埋片试
- 阅读(9)
- [检测百科]分享:L360QS钢管线的腐蚀原因2025年05月26日 09:49
- 针对某L360QS钢集输管线,结合现场服役环境,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分析了该管线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L360QS钢管线的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其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内表面腐蚀层为典型H2S、CO2共存腐蚀体系中的腐蚀产物,结合现场工作环境,初步认为该管线腐蚀以H2S为主导。腐蚀初期,L360QS钢管线表面形成一层FeS保护膜,CO2、Cl-、Ca2+和Mg2+共同作用,破坏了FeS产物膜,促进了FeCO3腐蚀产物形成。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取向硅钢内氧化层形貌对底层物相及形貌的影响2025年05月22日 15:39
- 取向硅钢表面底层是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内氧化层与辊涂于表面的MgO涂层反应生成的具有一定绝缘性的薄膜。分别对有无MgO涂层的取向硅钢进行高温退火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分析了露点温度对其表面内氧化层及硅酸镁底层形貌的影响,探明了硅酸镁底层物相及形貌与内氧化层形貌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硅酸镁底层附着性的主要因素。
- 阅读(30)
- [检测百科]分享:真空热处理温度对Ni60合金涂层耐蚀性的影响2025年05月22日 15:32
-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锈钢双极板的耐蚀性,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16 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温度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阅读(24)
- [检测百科]分享:铜及铝合金的大气腐蚀及其影响规律2025年05月19日 15:20
- 针对安徽省域自然曝露1 a、3 a后的H59黄铜和2024、5052铝合金试样,开展腐蚀层组成及形貌研究,探讨合金大气腐蚀机理。采用腐蚀质量损失法获取试样的腐蚀速率,评估大气腐蚀等级,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主要环境因素对铜、铝合金试样大气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59黄铜发生脱锌腐蚀,腐蚀层对基体保护弱,大气腐蚀等级介于C2、C3之间;2024、5052铝合金首先发生点蚀,再发展为全面腐蚀,腐蚀程度远低于H59黄铜,大气腐蚀等级多为C1、C2。H59黄铜大气腐蚀受大气环境影响大,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温度、湿度影响最大,PM2.5和PM10颗粒物影响最小,SO2的影响也较小。
- 阅读(11)
- [检测百科]分享:反应堆冷却剂丧失事故后溶解沉淀过程及其热力学分析2025年05月16日 10:24
- 采用自主搭建的试验系统模拟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地坑化学效应,对事故后安全壳内材料溶解与沉淀行为开展试验研究。研究了七种材料在不同温度(75~145 ℃)硼酸溶液中(pH4)的溶解释放行为,以及喷淋系统喷出氢氧化钠(pH8,pH12)时不同温度下材料的溶解释放行为,确定了代表性元素Al、Zn、Fe和Ca的溶解浓度与时间、pH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三种不同沉淀方法研究了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情景下可能会形成的沉淀物。基于试验结果,通过热力学计算阐明了事故后模拟环境中会发生的化学反应。
- 阅读(15)
- [检测百科]分享:310S和800H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及其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2025年05月15日 09:48
- 在天然海水介质中,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这两种不锈钢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奥氏体,且均有一定量的第二相析出,310S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富Cr碳化物以及碳氮化合物,800H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富Cr碳化物和Al、Ti的碳氮化合物。在天然海水介质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后,310S不锈钢和800H不锈钢表面均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由于800H不锈钢中加入了合金元素Al、Cu、Ti,800H不锈钢的耐蚀性优于310S不锈钢。
-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