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锈钢螺栓实物屈服强度Rp0.2试验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更多 +
-
锁紧螺母保证载荷试验
保证载荷是螺纹产品实物不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该值由产品的螺纹应力截面积和保证应力的乘积确定。更多 +
-
紧固件检测-保证载荷试验
保证载荷是螺纹产品实物不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该值由产品的螺纹应力截面积和保证应力的乘积确定。更多 +
-
金属材料检测-蠕变试验
蠕变试验是指金属材料在长时间的恒定温度和恒定拉伸负荷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现象的试验方法。可在室温、高温下进行。更多 +
-
金属材料检测-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是指在试样在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状态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且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受到约束时,测得材料对裂纹扩展的抗力的试验方法。可在室温下进行。更多 +
- [检测百科]分享:17-4PH不锈钢轮轴的多通道涡流检测2025年04月01日 09:24
- 沉淀硬化不锈钢按钢内金相组织形态可分为沉淀硬化半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其中,合金17-4PH是在钢中加入铜、铌等元素经沉淀硬化而获得的马氏体不锈钢,该类材料具有耐腐蚀性强、强度高、塑性及韧性优良等特点,因此航运交通、航空航天工程、核工业等领域常将其作为关键零部件的材料[1-2]。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平整液优化对罩退冷轧钢板表面耐蚀性的提升2025年03月21日 09:50
- 冷轧钢板通过退火再结晶恢复钢板的延展性和可塑性[1],通过平整工艺消除退火后带钢产生的屈服平台,提高钢板表面的光滑性[2-3]。退火工艺有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罩退)两种[4]。罩退工艺具有产品规格和产量变化灵活性强的特点,但是罩退冷轧钢板常出现夹杂、黏结、黑斑、黄斑和锈蚀等长期困扰各大钢厂的表面质量问题[5-8]。赵素华等[9]通过电镜分析发现罩退黑斑的主要成分是铁氧化物以及残碳。刘化军等[10]认为钢板经过轧制后,表面残余的乳化液在罩式退火炉的热还原气氛中发生热解反应,附着在钢板表面,形成了黑色斑迹。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半固态注射成镁合金复合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2025年02月12日 12:51
- 镁合金作为实际使用密度最小的结构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以降低能源成本和提高性能[1],但其强度、刚度、塑性、耐磨性尤其是耐高温性能的不足,使得其应用范围受限[2]。研究人员通过向镁合金基体中加入与其物理化学相容性好、载荷承载能力强的增强体(如SiC[3]、TiC[4]、B4C[5]等颗粒),制备的镁基复合材料不仅继承了镁合金密度小、阻尼大、减震降噪性能优越、电磁屏蔽性能优异等优势,还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高温性以及出色的抗冲击能力[6-7]。这些特性使得镁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更具应用潜力。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机器学习的GH4169合金本构参数反演方法2025年01月23日 10:21
- 惯性摩擦焊技术被视为核心粉末冶金部件的关键焊接方法,对推进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和轻量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惯性摩擦焊技术通过两工件之间的旋转摩擦产生热量,使材料的焊接位置处于塑性状态,并在顶锻力的作用下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与扩散,从而实现焊接[2-3]。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Cr-Mo-B系NM500耐磨钢的制备及热处理工艺优化2025年01月22日 12:57
- 0. 引言 随着重型煤矿机械、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向轻量化发展,高级别NM500耐磨钢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耐磨工件工作时大多会经历大冲击、大压力及大位移变形,反复承受高能量撞击,经常产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失效[1]。为此,2023年5月实施的GB/T 24186—2022标准在原标准(GB/T 24186—2009)仅规定表面布氏硬度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低温冲击能量及抗拉强度技术指标,要求NM500钢除了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外,还要兼具高强度以及高韧性。 目前,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卷曲温度对中碳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2025年01月15日 13:30
- 中碳钢是碳素钢的一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除用于制造建筑结构外,还大量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1]。中碳钢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切削性,但其焊接性能较差,淬火、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高温应力下TP347HFG钢的组织2025年01月10日 14:19
- 与TP347H钢相比,TP347HFG钢的晶粒较细,有利于加快Cr的扩散迁移速率,与蒸汽中的氧形成致密富Cr的Cr2O3层,从而阻止高温蒸汽对管子内壁的进一步氧化,具有良好的抗蒸汽氧化性能[9-16]。在温度为600~750 ℃时,TP347HFG钢的许用应力大于比TP347H钢的许用应力,差值大于20%,断裂塑性也优于TP347H钢。因此,TP347HFG钢在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 冷喷涂颗粒临界速度预测的数值模拟2024年12月24日 13:57
- 冷喷涂过程中固态金属颗粒碰撞基体表面,经过局部塑性变形与基体形成紧密的机械咬合与冶金结合,最后逐渐形成涂层。在此过程中颗粒只有当其速度超过临界速度,才能与基体发生变形结合,因此研究临界速度对冷喷涂涂层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连续激光辅助激光冲击强化后TC4钛合金板的残余应力分布2024年12月17日 13:02
- 大多数金属零件失效源于其表面,表面强化工艺可以有效改善金属表面完整性,提高零件力学性能。常用的表面强化工艺有喷丸强化[1]、超声滚压强化[2]、超声冲击强化[3]、激光冲击强化[4-5]等。其中,激光冲击强化(LSP)具有峰值压力高、应变速率大和灵活性好等优点,其通过诱导金属表面塑性变形来改善微观结构,引入残余压应力,从而显著提高金属零件的抗疲劳性[6]、耐磨性[7]、耐腐蚀性[8],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铬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10日 14:13
- Ti(C,N)基金属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是金属切削加工中常用的刀具材料[4]。与WC-Co硬质合金相比,Ti(C,N)基金属陶瓷的优势在于其热硬度较高、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好、高温抗塑性变形能力强以及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等[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Ti(C,N)基金属陶瓷取代传统WC-Co基硬质合金应用于普通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加工以及钢件的精铣等方面[6]。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两种典型初始取向Mg-11Gd-3Y-0.5Nd-Zr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2024年12月10日 10:37
- 镁合金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通信等领域[1-4]。然而,镁合金具有塑性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同步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和强度,研究人员提出向合金中引入一种双峰分布晶粒组织,该组织由拉长的变形晶粒(粗晶)和等轴的动态再结晶晶粒(细晶)构成[5-7],形成该组织结构的关键在于动态再结晶。
- 阅读(5)
- [检测百科]分享:淬火配分对工程机械用22MnB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9日 14:51
- 现代工程机械轻量化、大型化方向的发展对工程机械用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强韧性[1-2]。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在模具中进行快速冲压成形,在保压状态下进行淬火冷却的热冲压成形技术是高强度工程机械构件的重要制造工艺[3-4]。然而,热冲压成形工艺制备的构件组织几乎全是马氏体,韧塑性相对较差[5],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开裂并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6],因此有必要对热冲压成形件进行后续热处理以改善其强韧性。
- 阅读(6)
- [检测百科]分享:退火温度对淬火配分后热轧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9日 11:03
- 汽车轻量化是降低能耗、减轻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实现轻量化,发展高强度汽车钢已经成为必然趋势[1]。淬火配分(Q&P)工艺是获得高强钢的一种新工艺,基于碳在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中的元素迁移,通过提高室温下富碳残余奥氏体含量来生产高强钢[2-3]。一般情况下,淬火配分钢的室温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组成,由于残余奥氏体可以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因此淬火配分钢可以获得优秀的强塑性匹配[4]。采用淬火配分钢作为汽车车身用钢和结构用钢,可以显著减轻白车身质量,增强车体的抗撞击能力,减小车身钢板的变形程度,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5-6]。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预时效-温成形工艺参数对7075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6日 14:00
- 近些年,轻量化一直是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1]。汽车结构质量每减轻10%,燃油消耗可降低6%~10%,尾气排放量可减少4%[2-5],基于节能和环保的需求,轻量化对于汽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铝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发展,常用的铝合金包括5083、6061、7075铝合金等[6]。高强铝合金在室温下的断后伸长率较低,成形时回弹难以控制,容易出现破裂,成形性较差[7]。相比室温成形,热成形可以提高材料塑性,改善成形性能。传统的热成形工艺一般将板料加热到固溶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降到一定温度进行冲压成形,成形以后进行淬火,最后进行时效处理;其工序繁多,时效时间过长,且难以保证成形精度。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化学成分调整[8]、时效工艺优化[9]等方法可以缩短时效时间,提高生产效果。
- 阅读(1)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热模拟试验机的大试样平面应变技术2024年11月27日 09:59
- 模拟金属塑性大变形时,通常使用圆柱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热模拟技术[1-3]。圆柱压缩试验比较接近轧制过程,但是由于摩擦力的影响,试样变形不均匀,出现鼓肚现象,且试样的变形区较小,限制了随后的力学性能测试[4]。与圆柱压缩热模拟技术相比,平面应变压缩变形区的应力状态、金属流动状态和热传导与轧制更相似,因此平面应变压缩技术也被用来研究金属塑性大变形。
-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