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研究0Cr18Ni不锈钢的断裂行为
摘 要:依据 GB/T21143-2014,对0Cr18Ni9不锈钢板紧凑拉伸试样进行了断裂试验,结合扫 描电镜(SEM)观察其钝化线,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裂纹区域 的应变和应力场.结果表明:0Cr18Ni9不锈钢钝化线斜率约为 GB/T21143-2014推荐经验钝化 线斜率的2倍;该材料呈现出高韧性断裂特征,试样在发生较大范围屈服时,裂纹才明显张开,试样 启裂时,韧带区域已全面屈服;断裂力学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适用性,数字散斑 相关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表征裂尖“奇异区”外的结构应变场.
关键词:0Cr18Ni9不锈钢;断裂试验;钝化线;数字散斑相关技术;有限元仿真
中图分类号:O3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G4012(2018)05G0309G08
0Cr18Ni9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和低温性能, 广泛应用在运载火箭管路结构部件中.管路结构在 火箭飞行过程中要承受高温、内压以及振动载荷作 用,其典型的失效模式是疲劳断裂,结构断裂将直接 影响飞行成败.0Cr18Ni9不锈钢是一种高韧性奥 氏体不锈钢材料,美国电力研究协会对电力系统中 常用的0Cr18Ni9不锈钢管路结构进行了断裂特性 研究,分别在静载和动载下评估了其断裂行为,近年来国内工业应用领域对0Cr18Ni9不锈钢的断裂行 为也开展了相关研究[1G5].
为了测量裂纹前缘变形场,数字散斑相关技术 等光测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材料断裂行为研究中.数 字 散 斑 相 关 方 法 是 20 世 纪 80 年 代 由 日 本 的 YAMAGUCHI [6]和美国的 PETERS等[7]独立提出 的.该方法通过对变形前后物体表面的两幅散斑图 进行相关处理来实现物体位移和变形的测量,是一 种计算机辅助的光学测量方法.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通过相机和计算机摄取物体表面的图像并处理数 据,与以往的干涉计量法相比具有光路简单、对测量 环境要求低以及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等优点,可以进 行全场非接触测量.
近年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材料断裂性能测 试领域得到了充分发展.邹广平等[8]采用数字散斑 相关方法计算了试验过程中试样的应变场、应力场 以及位移场,并将计算结果用来求解J 积分.谢弋 琴等[9]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得了试样位移场, 并根据弹塑性裂纹尖端场的JGA2 三项解,在裂纹 前缘位移匹配得到约束参数 A2.王怀文等[10]将数 字散斑相关技术应用于薄膜材料断裂问题研究,求 得了裂纹尖端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强度因子.许 蔚等[11]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与有限元方法求解 了应力强度因子并进行对比,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 的I型裂纹静态特性.AYATOLLAHI等[12]分别 使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的裂尖位移场和弹性平 面应变有限元模型得到的位移场计算了 Williams 展开式的高阶系数,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系数吻合 较好.
仿真研究手段可以获得裂纹尖端精细化的应力 应变特征.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当裂纹尖端无限尖 时,裂纹尖端应力趋向于无穷大.为了实现裂纹尖 端应力奇异性的仿真计算,有限元法中发展了奇异 裂纹单元.MIAO 等[13]采用奇异裂纹单元模拟静 态裂纹问题,通过有限元的计算得到了裂纹扩展前 的极限载荷.于桂杰等[14]通过奇异单元建立了含 斜裂纹的直管路有限元模型,考察了应力强度因子 随裂纹倾角、载荷及管路几何尺寸等的变化关系. 陈景杰等[15]采用12节点奇异元和20节点奇异元 两种单元模拟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奇异性,分别 考察了这两种有限元模型中裂纹尖端网格参数变化 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对奇异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具有参考意义.
尽管0Cr18Ni9不锈钢的断裂问题已有较多研 究,但裂纹的断裂起始过程和裂尖塑性变形特征仍 需要深入研究.因此,为了揭示 0Cr18Ni9 不锈钢 这种高韧性材料的断裂特征,准确描述其断裂行为, 笔者依据 GB/T21143-2014«金属材料 准静态断 裂韧度的统一试验方法»对 0Cr18Ni9 不锈钢材料 进行了断裂试验,采用数字散斑技术和有限元仿真 相结合的方法对0Cr18Ni9不锈钢材料的断裂行为 进行了分析.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15mm 厚的0Cr18Ni9不锈钢板, 按照 GB/T 21143-2014 制 备 了 7 件 紧 凑 拉 伸 (CT)试样,材料取向为轧制方向LG宽度方向T,试 样的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裂纹通过线切割方法 预制而成,采用 Zwick HFP5100高频疲劳试验机 进行疲劳裂纹扩展预制得到尖锐裂纹.其中6件试 样(记为试样1~6)按 GB/T21143-2014测试缺口 张开位移,获得了试样断裂时的钝化线,另外1件试 样(记为试样7)表面制备散斑,用数字散斑相关技 术观察试 样 的 断 裂 行 为,制 备 散 斑 后 的 试 样 7 如 图2所示.
试验 0Cr18Ni9 不 锈 钢 板 其 化 学 成 分 采 用 Spectrovac1000光 谱 仪 测 试 ,结 果 见 表1,可 见 其满足 GB/T4237-2015«不 锈 钢 热 轧 钢 板 和 钢 带»的技术要求.按照 GB/T228.1-2010«金 属 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该钢 板取样进行拉伸试 验,得 到 材 料 的 基 础 力 学 性 能 见表2.
1.2 试验方法
断裂试验按照 GB/T21143-2014进行,试验 中采用 CMT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量程100kN, 精度为0.5%)对 试 样 进 行 拉 伸,试 验 加 载 速 率 为 2mm??min-1.其中试样1~6拉伸前在缺口处安 装引伸计(标距5 mm,量程-1~2.5 mm,精度为 0.5%),同时采集记 录 轴 向 拉 伸 载 荷 F 与 裂 纹 张 开位移V 的数据.对于试样7,试验时通过数字散 斑相关技术获取数据,计算试样的变形场,采用非 接触光学 测 量 系 统 3DGDIC 测 量.将 制 备 散 斑 后 的紧凑拉伸 试 样 安 装 好 后,调 整 光 源 亮 度 以 使 视 场中试样受 光 充 分 且 不 过 曝 光,将 试 验 机 载 荷 通 道信号接入光学测量系统,试验前使用3mm 标准 点阵校正板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所有试验完成 后稳 定 裂 纹 扩 展 量 通 过 对 试 样 进 行 二 次 疲 劳 标记.
在紧凑拉伸试样断裂测试中,一般需要获得拉 伸载荷F 和裂纹张开位移V 的对应关系,其中裂纹 张开位移V 是指裂纹缺口张开的位移,如图 3 所 示,即为AB 两点间的相对位移.试样1~6加载到 不同位移水平,最终的拉伸载荷F 和裂纹张开位移 V 见表3,可见试样6加载载荷最大,其载荷G裂纹张 开位移曲线如图4所示,6个试样的载荷G裂纹张开 位移曲线均未出现下降点.
对带散斑的试样7进行拉伸试验,使用数字散 斑相关方法记录试样的整个加载过程,加载的载荷G 施力点位移如图5所示,最大拉伸载荷为33.1kN,之后载 荷 随 之 下 降.卸 载 后 对 试 样 进 行 检 查,如 图6所示,可以发现裂纹已经明显扩展,裂纹扩展量 Δa=0.991mm.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断裂过程分析
根据金属 材 料 典 型 的 阻 力 曲 线(图 7 )可 知, 大多数 金 属 材 料 的 韧 性 断 裂 过 程 是 在 外 力 作 用 下,裂纹尖 端 由 于 塑 性 变 形 而 钝 化,当 钝 化 区(也 称为伸张 区)达 到 饱 和 时,裂 纹 启 裂,之 后 裂 纹 开 始稳定扩展、失稳扩展直至断裂[16].因此,通过观 察钝化区的 大 小,可 以 了 解 裂 纹 的 钝 化 过 程 并 确 定启裂点.
试样断口的疲劳裂纹扩展区、钝化区、延性断裂 区及二次疲劳区呈现出不同微观形貌特征[16],疲劳裂纹扩展区和二次疲劳区微观形貌为纵纹,延性断 裂区布满韧窝,钝化区为横纹.采用扫描电镜对断 口进行观察,对各区形貌特征进行辨识,可以测量得 到钝化区宽度.
图8为试样1,2,4~7的断口微观形貌,可见试 样1,2,4,5,6在初始疲劳预制裂纹扩展区后都是钝 化区所对应的横纹,钝化区后是二次疲劳对应的纵 纹,未发现韧窝.从微观形貌观察结果得出,试样 1,2,4,5,6断裂试验对应裂纹钝化过程,并未进入 延性裂纹扩展阶段.试样7为散斑试样,观察其断 口发现,经过裂纹钝化区的横纹后,出现大量韧窝, 因此通过形貌观察也可以证实试样7进入了延性断 裂阶段.
试样1~6反映了裂纹起裂前的钝化行为,结合 GB/T21143-2014关于钝化线的定义,可以得到 试样实测的钝化线.对于已经进入撕裂阶段的试 样7,结合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观察试样表面,可以确 定表面开裂时的载荷,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得 到试样的应力应变场.
2.2 钝化线确定
钝化线一般通过裂纹扩展量 ΔaG裂纹尖端张开 位移δ 曲线来表征,反映裂纹塑性变形抵抗断裂的 能力.
针对韧性材料的断裂,GB/T21143-2014 推 荐的经验钝化线有两个,一个是针对J 积分,另一 个针对的是裂纹尖端张开位移δ,推荐钝化线公式 如下
式中:J 为J 积分;Rm 为抗拉强度;Δa为裂纹扩展量.
式中:δ 为裂纹尖端张开位移;Rm 为抗拉强度;Rp0.2 为屈服强度;Δa 为裂纹扩展量.
需要说明的是,式(1)和式(2)并未指定具体的 材料,凡是满足并按照 GB/T21143-2014进行的 断裂试验,都可以使用式(1)或式(2)作为相应钝化 线,这种无差异的钝化线公式在表征某些具体材料 钝化行为时会有较大出入.
为了更精细表征0Cr18Ni9不锈钢的启裂前钝 化行为,对 其 真 实 钝 化 线 进 行 分 析.试 验 中 试 样 1~6加载 到 不 同 的 裂 纹 张 开 位 移 V,根 据 GB/T 21143-2014的处理方法,从拉伸载荷G裂纹张开位 移曲线中得到裂纹张开位移的塑性分量Vp(图9), 然后代下式(3)求出δ
式中:F 为加载时的最大载荷;B 为试样厚度;BN 为净厚度,此处 BN =B;W 为试样宽度;a0 为初始 裂纹长度;g2 a0 W ? è ? ? ? ÷ 为应力强度因子系数,具体表达 式参见 GB/T21143-2014;ν 为泊松比,z 为引伸 计装夹位置与试样表面的距离.
对试样1~6分别进行处理,得到不同裂纹扩展 量对应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对裂纹尖端张开位移 数据 进 行 拟 合,得 到 线 性 函 数 关 系 式 δ = 9.8469Δa,即得到材料在钝化过程中真 实 的 钝 化 线,如图10所示.
本 试 验 中 求 出 钝 化 线 斜 率 近 似 为 GB/T 21143-2014推荐的经验钝化线的2倍,更陡峭的钝 化曲线说明该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更强.
2.3 试样表面起裂点确定
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可以得到试样准静态加 载过程中的位移场和应变场,进而更准确地观察钝 化过程和试样表面启裂情况,将图像序列导入 VICG 3D软件,计算位移场和应变场.图11a)和图11b)为散斑试样7的位移场,图11c)为试样拉断后的截 面图,在图中可测出裂纹长度.可以发现试样在加 载到载荷为 25kN 时,试样表面张开的裂纹长 度 Δa=2.95mm,这和试验后测量的从疲劳预制起始 点到韧窝起始点的距离长度相等,可认为这是试样 裂纹表面处的启裂点,试样表面启裂时载荷可应用 到有限元分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试样的差 异性,试样6在25kN 时处于钝化阶段,而试样7已 经启裂.
2.4 试样起裂点应力应变场分析
2.4.1 有限元模型
为了更精细化研究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使 用有限 元 方 法 对 散 斑 试 样 7 进 行 仿 真 计 算. 如 图12所示,试验后用九点法测量初始的疲劳预制裂 纹前缘,用椭圆方程拟合裂纹曲线,根据拟合方程描 述试样裂纹.使用 ABAQUS软件,考虑试样的对 称性,取试样的1/2建模,划分裂纹时,裂纹尖端为 半椭圆线[17],建立如图13所示的有限元模型,有限 元模型采用20节点等参实体单元,在裂尖区域采用 具有奇异应力分布的1/4单元[15].
仿真时,在 CT 试样的两个加载孔施加集中力 载荷,力的大小为试验时裂纹未扩展时的最大载荷 25kN,因为取了试样的1/2建立模型,此处施加载 荷为12.5kN.
如图14所示,考虑到试样的1/2对称模型,所 以沿对称面施加xoy 面对称约束.为了约束模型 的刚体位移,限制沿裂纹方向的对称面上两条平行 线沿y 向的移动,从而实现约束模型y 方向的平动和z 方向转动;模型x 方向平动通过试样处在yoz 背面的一个点来限制.
材料的本构关系由拉伸试验得到的真应力G真 应变曲线获得,真应力G真应变曲线如图15所示,计 算时弹性段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分别取 207GPa 和0.3,屈服应力为283MPa,屈服后的应力G应变数 据按照图15获得.
2.4.2 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分析
为了更精准地描述裂纹区域的应力应变场特 征,对比分析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和有限元仿真得到 的应变场.图16和图17是仿真和数字散斑测试得 到的试样表面应变云图.图16a)为有限元仿真得 到的垂直于裂纹方向的正应变,发现仅靠近裂尖的 小范围区域处于高应变状态,试样绝大部分区域处 于低应变状态,因此在该图中观察不出应变场具体 变化的细节.同时,将图16a)与图16b)中数字散斑 相关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有限元仿真得到应变 场应变区间与数字散斑相关计算得到的应变场应变 区间相差很大.为了使有限元仿真应变场更合理地 显示和更好地对比仿真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在相同 应变场应变区间里的应变场,根据数字散斑相关技 术的结果,将有限元仿真得到的应变场划分成高应 变的“奇异区”[图16c)]和低应变的“非奇异区”[图 16d)].高应变的“奇异区”面积较小,其范围大约为 0.5~1mm,低应变的“非奇异区”占据了试样表面 绝大多数面积,可以发现在“非奇异区”仿真结果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结果吻合较好.图17所示为沿 裂纹方向的正应变,其分析方法及结论与垂直于裂 纹方向的正应变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裂纹尖端具有数学上的应 力应变奇异性,有限元继承了该奇异性,在裂尖附近 呈现出局部的应变峰值和局部高应变梯度[18].而 数字散斑测试得到的应变实际上是以散斑点为中心 的子区的平均应变,同时裂尖张开导致某些散斑子 区相关计算不能进行,应变场在裂尖处产生局部缺 失,因此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计算的裂纹尖端处应变 结果会远低于仿真的.
综上,“非奇异区”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计算得到 的结果是可靠的;在靠近裂纹尖端的“奇异区”,需要 根据奇异性应变场分布特征和数字散斑相关技术测 量精度,开展进一步地研究,以准确获取“奇异区”真 实的应力应变场.
进一步分析有限元模型,试样启裂时的变形如 图18所示,可见试样裂纹明显张开,裂尖附近有明 显的凹陷,这与实际试样观察结果(图6)一致.
当 Mises应 力 超 过 283 MPa时,材 料 进 入 屈 服.有限元计算的试样表面在不同载荷水平下裂纹 尖端塑性区如图19所示,在加载过程中,蓝色部分 为塑性屈服区.试样初始受力时,试样表面的塑性 区不断扩展,扩展方向基本为与裂纹面成45°的倾 斜面上扩展.在试样屈服尺寸较小时,裂尖张开很 小,当逐步进入全面屈服后,裂尖开始快速张开,裂 纹尖端严重钝化.
有限元计算的试样启裂时 Mises应力云图(深 红色部分为塑性区)如图20所示,发现启裂时试样 裂纹平面已经进入全面屈服,并且试样表面屈服区 的面积明显大于试样中面屈服区的.试样表面更接 近平面应力状态,材料更易于屈服.
3 结论
研究了 0Cr18Ni9 不锈钢材料的断裂行为,通 过裂纹钝化区分析和观测,得到了该材料的裂纹扩 展钝 化 线,试 验 求 出 钝 化 线 斜 率 近 似 为 GB/T21143-2014推荐的经验钝化线的2倍;0Cr18Ni9 不锈钢材料呈现出高韧性断裂特征,试样在发生较 大范围屈服时,裂纹才明显张开,试样起裂时,韧带 区域已全面屈服;通过断裂力学有限元仿真验证了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适用性,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能 够比较准确地表征裂尖“奇异区”外的结构应变场.
参考文献:
[1] 张本所,夏明六.临氢管道焊接接头断裂失效分析 [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31(6):72G75.
[2] 魏志刚,于明明,宋艳会,等.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 管板裂纹失效机理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 (5):115G116.
[3] 廖振华,张学彬,钟奇鸣.不锈钢波纹管膨胀节早期 断裂原因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4,43(18):218G 220.
[4] 史宝良,李岩,张腾飞,等.液氨储存罐304不锈钢法 兰连接螺栓断裂失效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7,53(10):740G745.
[5] 谢华,翟博,王瑞.F304不锈钢阀门卸压杆断裂原因 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5,51(1):73G75.
[6] YAMAGUCHII.AlaserGspecklestraingauge[J]. JournalofPhysicsE:ScientificInstruments,1981,14 (11):1270G1273.
[7] PETERS W H,RANSON W F.Digitalimaging techniqueinexperimentalstressanalysis[J].Optical Engineering,1982,21(3):427G431.
[8] 邹广平,汪艳伟,唱忠良,等.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法的 紧凑拉 伸 试 样 断 裂 韧 度 实 验 研 究 [J].实 验 力 学, 2015,30(3):275G281.
[9] 谢弋琴.测量裂纹构件断裂参量的数字散斑相关方 法[D].南京:江苏大学,2015.
[10] 王怀文,亢一澜,富东慧.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进 行薄膜材料断裂问题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与工程版),2001,14(2):100G104.
[11] 许蔚,孟庆杰,李俊.功能梯度材料的数字散斑相关 方法实验 研 究 [J].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08,40 (9):1408G1411.
[12] AYATOLLAHI M R, MOAZZAMI M.Digital imagecorrelation methodforcalculatingcoefficients of Williamsexpansionincompacttensionspecimen [J].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2015,30(3): 275G281.
[13] MIAOX,ZHOU C,HE X.Analysisoflimitloads forCT specimens with cracks based on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J].Procedia Engineering, 2015,130:763G774.
[14] 于桂杰,董校峰,李建文.直管道外表面斜裂纹应力 强度因子 有 限 元 分 析 [J].石 油 矿 场 机 械,2016,45 (2):26G31.
[15] 陈景杰,黄一,刘刚.基于奇异元计算分析裂纹尖端 应力强度因子[J].中国造船,2010,51(3):56G64.
[16] 冯苏宁,汪承璞,季思凯.实验确定JIC 试验启裂韧度 的SZW 细观测量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5, 31(2):41G42.
[17] KRISHNANSA,SASIKALA G,MOITRA A,et al.Alocaldamageapproachtopredictcrackinitiation intypeAISI316L(N)stainlesssteel[J].Journalof MaterialsEngineeringandPerformance,2014,23(5): 1740G1749.
[18] PETETSEN D,LINK R,NIKISHKOV G,etal. Comparisonoffiniteelementresultsand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of CTOD δ5 in CT specimens[J]. JournalofTestingandEvaluation,1999,27(5):307G 311.
[19] 赵勇,李泽震,王印培,等.高应变梯度异形板J 参量 和δt 的 实 验 测 定 [J].力 学 学 报,1988,20(5):411G 420.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