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气保焊丝用热轧盘条ER50-6“毛刺”原因分析
工程机械中的焊接结构件焊缝密集且多为拼焊而成,角焊缝占多数,焊接工作量大,对焊件质量要求高。气体保护焊具有焊接操作灵活简单,适用全位置焊接等优点而受到工程机械领域的普遍采用。气体保护焊所用的气保焊丝多为ER50-6系列。盘条加工成气保焊丝过程工艺一般为:盘条机械剥壳—电解酸洗—硼化—烘干—粗拉—中拉—细拉—化学镀铜—抛光拉拔—工字轮收线—层绕—检验。盘条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机械除鳞效果、拉拔过程对磨具的损害以及焊丝镀铜效果。本钢生产的气保焊丝用热轧盘条ER50-6存在“毛刺”缺陷,导致后续加工送丝不畅。为解决此问题进行取样分析,按照试样表面缺陷形貌将“毛刺”分为卷渣毛刺、轻微毛刺和小段毛刺三种类型。几种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1. “卷渣毛刺”分析
1.1 缺陷特征
此形貌缺陷在盘条母材无明显显现,但在拉拔半成品时会随机出现,且无明显的分布规律,形貌深浅不一,严重的会直接拉拔断裂,轻微的会在盘条表面形成“毛刺”。此“毛刺”表面一层翘起,另一层与基体相连,单个缺陷呈三角状、整体连续分布,见图1。
1.2 微观形貌
通过对半成品和镀铜后成品显微观察,缺陷处有不规则裂纹,裂纹延伸至皮下,缺陷部位裂纹过渡圆滑,尾端有细小的扩展裂纹,且缺陷连着钢基体。由此判定,铸坯表面结疤是形成该缺陷的主要原因。具体如图2。
对缺陷部位进行腐蚀可见缺陷部位的裂纹根部连着钢基体,且氧化脱碳现象明显,进一步说明缺陷是钢坯带来。非缺陷部位显微组织为正常的铁素体+珠光体,且晶粒均匀。具体如图3。
对缺陷试样截取一横向和一纵向,分别命名为试样1和试样2。缺陷微观形貌见图4和图5。缺陷部位成分分析主要是O、Na、Mg、Si、K、Ca等元素,详见表1。并将单质的元素还原成非金属夹杂物原始组分,其成分组成见表2。同时,在裂纹周边发现大量的氧化圆点,说明有大量夹杂物存在。
将单质的元素折合成夹杂物的原始组分,并与保护渣成分进行对比。由表2可以看出,其夹杂物成分与结晶器保护渣组分接近,其成分包括MgO、SiO2、CaO等。由此可判定铸坯结疤的主要原因是结晶器保护渣卷渣所致。
对存在“毛刺”缺陷炉次进行统计,发现对应炉次均有拉速调整,对应钢坯表面存在夹杂现象。如图6,浇次20280对应的4炉次,拉速由2.4 m/min调整为2.0 m/min后又调整到2.4 m/min。浇次20296对应的6炉次,拉速变化过程为:2.4 m/min→2.0 m/min→2.5 m/min→2.3 m/min→2.5 m/min。拉速的调整影响钢水的液面波动,钢液易卷渣,最终导致铸坯表面夹渣。
在轧制环节,由于连铸卷渣、铸坯夹杂物聚积,尤其塑性较差夹杂物存在时,在轧制过程中夹杂物与基体的变形不一致,塑性差的复合型夹杂在轧制过程中几乎不变形,呈颗粒状挤压基体,该区域便成为了裂纹源,并会在轧制中相互合并扩展。盘条在拉拔过程中,随着盘圆逐渐拉拔变细,当达到一定极限后卷渣导致的裂纹会从表面显露出来便形成了“毛刺”。
“轻微毛刺”呈单点状、不连续分布,部分只有一个凹坑,肉眼很难发现。盘条和镀铜成品缺陷如图7。
通过标记缺陷并跟踪拉拔,验证了“轻微毛刺”与擦划伤有关。缺陷在加工过程的演变见图8。
现场的实际拉拔过程中,擦划伤缺口的形状是变化的,如图9,三维投影后的AB面向上推至钢丝,BC面呈倾斜状逼近AB面。划伤的深度h越小,随着拉拔的进行,缺口被修复的可能性越大,h越大,后续形成重叠裂纹(毛刺)的可能性越大,具体演变情况见图10和11。
对“轻微毛刺”缺陷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轻微毛刺”只存在一个凹坑,无裂纹和其它缺陷。盘条的尺寸精度满足要求,不存在因焊丝直径过大,在通过焊嘴时阻力增加而导致送丝不连续[1]。扫描电镜对缺陷处进行扫描,也未发现异常夹杂物(图12),分析擦伤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盘卷吊运装车环节和叉车卸货环节。
半成品存在一层翘起,另一层与基体相连三角状倒刺。“小段毛刺”虽然是连续分布但只有一小段、且形貌小,与“卷渣毛刺”多圈连续型出现倒刺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形貌如图13。
如图14,对粗拔“小段毛刺”表面进行确认,放大100倍发现拉拔丝试样表面存在通条异常凸起和规律性压痕,且存在拉拔划伤问题。
经检测,“小段毛刺”试样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如图15,拉拔后显微组织比较均匀。缺陷试样虽然存在裂纹,但无其他形貌特征。
通过能谱分析,发现主要含有C、O、F、Si、Fe、Mn、N元素,F为保护渣特征元素,说明有轻微卷渣问题。如图16和表3。
钢丝拉拔过程中,模具中的钢丝受到拉应力、模具壁给的压力和摩擦力,钢丝表面受模具壁的压力和摩擦力影响,较芯部变形阻力大。若拉拔过程中模具磨损造成偏心、润滑不良等情况,使拉拔过程中模具壁压力或摩擦力增大,钢丝横截面受力不均、变形不均,当拉应力超过钢丝塑性极限时,在钢丝表面相对脆弱的部位(夹杂物聚集、卷渣等)产生裂纹,严重会发生断裂[2]。
“毛刺”缺陷划分为3种类型:“卷渣毛刺”、“轻微毛刺”和“小段毛刺”。其中“卷渣毛刺”为保护渣卷渣所致;“轻微毛刺”主要为擦划伤造成;“小段毛刺”为拉拔异常导致钢丝表面变形不均,最终在盘条相对脆弱部位(卷渣、夹渣物聚集、裂纹等)产生“毛刺”。
(1)“卷渣毛刺”控制
保证冶炼质量稳定,结晶器液面波动控制调整为±5 mm,标记并剔除卷渣风险坯,如换水口、拉速波动、头尾坯和液面异常波动等非稳态钢坯;针对保护渣黏度、碱度、熔点等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卷渣发生概率。
(2)“轻微毛刺”控制
避免厂内焊丝产品吊运过程中的擦划伤,加强外发时盘条表面质量检查,杜绝擦划伤产品出厂;加强盘条卸车时的内圈擦划伤问题。
(3)“小段毛刺”控制
首先优化方案生产,加强过程管控;此外控制夹杂物含量,提高钢坯纯净度;最后合理配置拉拔工艺,减少拉拔环节的异常情况发生。
文章来源——金属世界
1.3 电镜分析
1.4 工艺追溯
1.5 机理分析
2. “轻微毛刺”分析
2.1 缺陷特征
2.2 检验及分析
3. “小段毛刺”分析
3.1 形貌特征
3.2 相关检验
3.3 机理分析
4. 小结
5. 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