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检测欢迎您!

微信公众号|腾讯微博|网站地图

您可能还在搜: 无损检测紧固件检测轴承检测浙江综合实验机构

社会关注

分享:某井油管断裂原因

返回列表 来源:国检检测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分享:某井油管断裂原因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25-09-04 13:43:06【

油管在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油管服役条件恶劣,其质量、性能与石油工业发展的关系重大。某井油管随气井投产,运行9.5 a后将其取出,发现油管断裂,断裂位置如图1所示。油管材料为P110钢,外径为89 mm,内径为76 mm,壁厚为6.45 mm。井口温度约为30 ℃,气井的地层水中Cl质量浓度在运行8 a后明显增加,由约为150 mg/L增加到5 800 mg/L。井口压力为44~59 MPa,计算井底分压长期大于0.6 MPa。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对油管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避免该类问题再次发生。 

图 1 油管断裂位置宏观形貌
图  1  油管断裂位置宏观形貌

对该断裂油管进行宏观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油管断口不平整,可见穿孔特征,断口内壁可见严重腐蚀,油管内壁远离断口的一端也有腐蚀产物堆积;油管外圆无明显变形特征,断口位置油管外表面的磨损程度不一致,穿孔一侧表面磨损更严重;断口位置厚度已发生明显减薄,壁厚由6.45 mm减至4.40~4.90 mm;穿孔位置附近存在一个较深的腐蚀坑,该处壁厚仅为2.18 mm。 

图 2 断裂油管宏观形貌
图  2  断裂油管宏观形貌

在油管管体取样,采用直读光谱仪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油管管体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19830—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的要求。 

Table  1.  油管管体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项目 质量分数
C Si Mn P S Cr Ni V
实测值 0.27 0.25 1.54 0.009 6 0.003 4 0.043 0.048 0.002 9
标准值 ≤0.030 ≤0.030

在油管断口位置取样,对试样进行乙醇+超声波清洗,用扫描电镜对油管断口内壁腐蚀区域进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内壁腐蚀区域可见网格状分布的腐蚀沟槽,沟槽沿周向分布,其表面覆盖有一层腐蚀产物,沟槽底部有沿晶特征。对该腐蚀产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元素为O、Al、Si、S、Ca、Fe、Sr、Ba等(见表2)。 

图 3 油管内壁腐蚀区域SEM形貌
图  3  油管内壁腐蚀区域SEM形貌
Table  2.  油管内壁腐蚀产物的能谱分析结果
项目 质量分数
O Al Si S Ca Fe Sr Ba
实测值 36.27 0.60 0.72 11.25 0.98 3.06 1.29 45.82

穿孔位置的SEM形貌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穿孔边缘可见网格状分布的腐蚀沟槽,其表面覆盖有一层腐蚀产物。对该腐蚀产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元素为O、S、Ca、Sr、Ba等(见表3)。 

图 4 穿孔位置SEM形貌
图  4  穿孔位置SEM形貌
Table  3.  穿孔位置腐蚀产物的能谱分析结果
项目 质量分数
O S Ca Sr Ba
实测值 39.44 12.64 0.35 3.54 44.02

断口表面SEM形貌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断口表面覆盖有一层腐蚀产物。对该腐蚀产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元素为C、O、Si、S、Ca、Fe、Sr、Ba(见表4)。 

图 5 断口表面SEM形貌
图  5  断口表面SEM形貌
Table  4.  断口表面腐蚀产物的能谱分析结果
项目 质量分数
C O Si S Ca Fe Sr Ba
实测值 9.42 31.35 0.33 9.51 0.24 2.64 2.08 44.42

在油管管体取样,按照ASTM A370-23 Standard Test Methods and Definitions for Mechanical Testing of Steel Products,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冲击试验。按照ASTM E1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rinell Hard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s,用布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硬度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油管管体的拉伸性能符合标准GB/T 19830—2023的要求;硬度测试结果为297 HBW,按GB/T 1172—1999 《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可换算为32.0 HRC。 

Table  5.  油管管体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项目 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断后伸长率/% 布氏硬度/HBW 冲击吸收能量/J
实测值 830 900 15 297 56.0,56.5,56.3
标准值 758~965 ≥862 ≥11 - ≥22

分别在油管管体的横向和纵向截取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检验,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试样组织正常,未见明显裂纹、偏析、夹杂等缺陷,试样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奥氏体晶粒度为9.5级,符合技术要求(≥6.0级)。按照GB/T 10561—202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进行非金属夹杂物检验,结果为D细系0.5级,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未见异常。 

图 6 油管管体的微观形貌
图  6  油管管体的微观形貌

由上述理化检验结果可知:断裂油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显微组织及晶粒度级别均符合技术要求,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未见异常,说明断裂与材料无关。油管断口不平整,可见穿孔特征,外圆无明显变形特征,内壁存在严重腐蚀,腐蚀区域可见网格状分布的腐蚀沟槽,沟槽底部有沿晶特征。油管内壁、穿孔位置、断口表面处的腐蚀产物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O、S和Ba等元素,同时还有Sr、Ca、Si、Al、Fe等元素。结合该油管的使用情况,其腐蚀环境为弱酸性CO2气体,推测油管内壁的腐蚀产物主要为结垢,主要物质为BaSO4,由远离断口位置到断口附近,腐蚀产物越来越致密、坚固,进一步促进了油管的腐蚀断裂[-]。在服役过程中,油管介质中氧元素含量过高,因此先发生溶解氧腐蚀,腐蚀产物的堆积又形成了垢下腐蚀,造成开裂部位的管壁减薄,最终形成了腐蚀穿孔。局部腐蚀穿孔的形成改变了介质的流动方向及流动速率,导致内壁产生周向冲刷,使其壁厚逐步减薄至管壁变形,产生了应力集中,最终导致油管发生低应力腐蚀脆性断裂[-]。 

综上所述,该油管由于穿孔的形成,改变了介质的流向及流速,造成其附近内壁产生周向冲刷。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腐蚀造成壁厚逐步减薄,在应力的作用下油管最终发生低应力腐蚀的脆性断裂。 

该油管断裂原因为:油管介质中氧元素含量较高,溶解氧腐蚀造成材料穿孔,穿孔附近内壁产生周向冲刷,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冲刷使管壁减薄,减薄和穿孔部位产生了应力集中,最终导致油管发生应力腐蚀断裂。 

建议采用抗CO2、H2S腐蚀材料的油管,并定期对结垢进行清除,避免油管发生腐蚀开裂。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油管 应力腐蚀 性断裂 氧腐蚀 穿孔 断裂分析 失效分析 扫描电镜 检测公司 力学性能测试 金相检测 油管检测
    【责任编辑】:国检检测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文章

    关闭
    关闭
    申报2024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奖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