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检测欢迎您!

微信公众号|腾讯微博|网站地图

您可能还在搜: 无损检测紧固件检测轴承检测浙江综合实验机构

社会关注

分享:膜盒组合件泄漏原因

返回列表 来源:国检检测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分享:膜盒组合件泄漏原因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25-07-30 10:57:14【

膜盒组合件由多个金属膜片精密焊接组合而成,作为一种弹性敏感元件,其在工作过程中主要用于感受压力的变化,具有精度高、线性好、位移量大、灵敏度高和滞后小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压力测试及自动化等领域[2-4]。通常要对膜盒组合件进行压力循环试验,考察其弹性和抗疲劳性能。膜盒组合件泄漏的原因一般来源于膜片自身缺陷、焊缝缺陷、工作载荷或使用环境等。 

以PH15-7Mo为代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兼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焊接性能,在固溶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加工成型性能,而在最终的热处理状态下,该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综合性能,使其适用于制造飞行器构件、弹性元件、弹簧和阀膜等部件[5-8]。某膜盒组合件膜片由牌号为PH15-7Mo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带材经碾压、成型、固溶、切边、冲孔和时效等工序加工而成。该膜盒组合件经6万次压力循环试验后发生泄漏,按照设计要求,该膜盒组合件能够经受20万次压力循环试验,该泄漏事故属于早期失效。为确定该膜盒组合件泄漏的原因,笔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检验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膜盒组合件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以避免该类问题再次发生。 

经气密性检查,膜盒组合件泄漏部位位于压力端的第3个膜片,膜盒组合件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将膜盒组合件拆解后,泄漏膜片的内、外表面形貌如图23所示,圆圈处为泄漏位置。 

图  1  膜盒组合件宏观形貌
图  2  泄漏膜片内表面宏观形貌
图  3  泄漏膜片外表面宏观形貌

在裂纹处截取试样,将试样置于SEM下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穿透性裂纹长度约为2.5 mm,裂纹位于膜片半径中部,沿径向延伸,裂纹周围比较洁净,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痕迹。 

图  4  泄漏膜片裂纹位置SEM形貌

膜片外表面未发现明显的划痕、刮痕、凹坑等表面缺陷,从膜片内表面观察,开裂膜片裂纹位置表面SEM形貌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裂纹所在部位有两处明显的刮伤痕迹,分别命名为刮痕1和刮痕2,裂纹从刮痕处沿径向向两侧延伸,最后连成一条裂纹。 

图  5  开裂膜片裂纹位置表面SEM形貌

将开裂膜片沿裂纹扩展方向打开后,用超声波和无水乙醇对试样进行清洗和晾干,然后观察裂纹的断口特征,结果如图6~11所示。由图6可知:从整体观察,断口比较平齐,未见明显的塑性变形,呈脆性断裂特征,裂纹起源于膜片的内表面,有两处裂纹源区,分别命名为裂纹源区1和裂纹源区2,呈多源特征。两处裂纹源区分别与图5的膜片内表面两处刮痕相对应,裂纹起源于刮痕根部,裂纹从膜片内表面向外表面及两侧扩展,可见明显的扩展棱线(见图7,8);裂纹稳定扩展区有明显的疲劳条带特征(见图9),裂纹快速扩展区呈类解理与韧窝的混合特征(见图10);裂纹的最后开裂区呈韧窝特征(见图11)。 

图  6  裂纹断口SEM形貌
图  7  裂纹源区1的SEM形貌
图  8  裂纹源区2的SEM形貌
图  9  稳定扩展区SEM形貌
图  10  快速扩展区SEM形貌
图  11  最后开裂区SEM形貌

采用碳硫分析仪和荧光光谱仪对开裂膜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在开裂膜片裂纹附近(位置1)及裂纹相对膜片中心的对称位置(位置2)取样,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C元素质量分数偏高,其他元素均符合SAE AMS5520G-2009《15Cr-7.1Ni-2.5Mo-1.1Al溶液热处理沉淀硬化的耐腐蚀耐热钢片、钢带、钢箔和钢板》对PH15-7Mo钢的要求。 

Table  1.  开裂膜片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项目 质量分数
C S Si Mn P Cr Ni Mo Al
位置1实测值 0.10 0.004 9 0.36 0.64 0.028 15.00 7.05 2.11 0.91
位置2实测值 0.094 0.003 2 0.32 0.58 0.030 15.01 6.99 2.05 0.96
标准值 ≤0.09 ≤0.030 ≤1.00 ≤1.00 ≤0.040 14.00~16.00 6.50~7.75 2.00~3.00 0.75~1.50

在开裂膜片裂纹位置截取金相试样,对试样进行镶嵌、打磨、抛光和腐蚀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果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知:开裂膜片的内、外表面均有轻微增碳现象,而膜片的生产工序中无渗碳工艺,推断在成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膜片表面受到了碳化物污染,造成表面增碳;膜片中心部位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金属间化合物,显微组织正常。 

图  12  开裂膜片显微组织形貌

在开裂膜片裂纹附近截取硬度试样,对试样进行镶嵌、打磨和抛光后,用显微硬度计测试基体材料的硬度,开裂膜片的硬度分别为468,471,472,480,473 HV0.2,平均值为474 HV0.2,依据标准SAE AMS 5520G—2009,膜片采用RH950制度进行热处理后的洛氏硬度应满足不小于45 HRC的要求,依据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将显微硬度474 HV0.2换算成洛氏硬度,结果为47.4 HRC,符合技术要求。 

由以上理化检验结果可知,膜盒组合件开裂膜片的硬度和心部显微组织符合标准要求,化学成分中的C元素含量偏高,开裂膜片的内、外表面有轻微增碳现象,而膜片的生产工序中无渗碳工艺。通过质量复查,膜片成型前材料化学成分和表面显微组织正常,可以判断膜片在成型后热处理过程中受到碳化物污染,造成表面增碳和化学成分中的C元素含量偏高,导致膜片表面的脆性增强,抗疲劳性能降低。 

膜片内表面有两处明显的刮伤痕迹,裂纹起源于刮痕位置,沿径向向两侧延伸,最后连成一条裂纹。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裂纹起源于膜片的内表面,裂纹源区有两处,呈多源特征,两处裂纹源区分别与膜片内表面两处刮痕相对应,裂纹起源于刮痕根部,裂纹从膜片内表面向外表面及两侧扩展,可见明显的扩展棱线,裂纹稳定扩展区有明显的疲劳条带特征,裂纹快速扩展区呈类解理与韧窝的混合特征,裂纹最后开裂区呈韧窝特征,说明膜片的开裂性质为疲劳开裂。 

综上所述,膜盒组合件第3个膜片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膜片内表面有两处刮伤痕迹,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产生微裂纹,在压力循环试验过程中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不断向外表面及两侧扩展,最后导致膜片发生疲劳开裂。开裂膜片的内、外表面有轻微增碳现象,使膜片表面的脆性增强,韧性降低,加速了裂纹的形成与扩展。 

(1)膜盒组合件发生泄漏的原因是压力端的第3个膜片开裂,开裂性质为疲劳开裂。第3个膜片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膜片内表面有两处刮伤痕迹,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产生微裂纹,在压力循环试验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膜片的内、外表面有轻微增碳现象,加速了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最后导致膜片发生疲劳开裂现象。 

(2)建议严格控制膜片的表面品质,规范工艺过程检验程序,避免使用表面有缺陷的膜片。 

(3)建议严格控制膜片制造过程的热处理工序,防止膜片表面受到碳化物污染,发生表面增碳现象。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膜盒组合件 泄漏 刮痕 表面增碳 疲劳开裂 宏观观察 扫描电镜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 金相检验 硬度测试
    【责任编辑】:国检检测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