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Cr复合铸钢轧辊辊颈断裂事故的原因分析与管控
本钢板材热轧厂1880线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年设计产量为280万t,2005年试轧投产。和国内同类工艺技术热轧产线一样,整条热轧产线生产连续性强,具有较强的薄规格产品生产能力。
1. 轧制线简介
1.1 轧制线设备概况
1880线设备主要由1座LF钢包精炼炉和一台RH真空炉,2台意大利达涅利公司(DANIELI)的薄板坯连铸机,2条美国布里克蒙公司(BRICMONT)的辊底式加热炉,日本三菱日立公司(MITSUBISHI-HITACHI)的2架粗轧机、1套中间冷却装置、5架精轧机、1条层流冷却线以及2台地下卷取机组成。轧机以连续方式进行带钢轧制,4辊不可逆轧机。轧机性能:1)具有半无头轧制功能;2)F1~F3轧机为动态成对辊交叉(PC)轧机,F4、F5轧机预留PC装置;3)F4~F5轧机具有窜辊功能和负弯辊功能;4)2架荒轧机+5架精轧机(2R+5F)全部配备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5)荒轧第2架轧机(R2)、F1~F5轧机具有正弯辊功能[1]。
1.2 荒轧区域工艺参数
板坯通过辊底式加热炉,被加热到1050~1150 °C。粗轧机前的高压水除鳞机除去铸坯表面的氧化铁皮,经荒轧第1架轧机(R1)入口的立辊轧机调整到粗轧机入口要求的宽度,并通过4辊粗轧机(R1和R2)将板坯轧制到11~34 mm厚度的中间坯。表1为1880线荒轧机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1.3 轧辊工艺技术参数
1880线为2+5机架,均为4辊轧机,轧辊是轧制过程中使钢板产生变形的主要工具,主要有工作辊、支撑辊、立辊3类。其中荒轧工作辊材质主要为高Cr复合铸钢,荒轧工作辊换辊周期为≤1万t,即每轧制1万t产品更换。下表为1880线荒轧工作辊性能基本要求:
轧制过程中,轧辊直接与带钢接触,机架工况较差,轧辊承受高速旋转、冷热应力和重负荷综合作用。2019年2月、8月,荒轧R1机架各发生1起传动侧辊辊颈断裂事故。
1)轧辊在机辊颈断裂事故1
2019?02?14T19:10轧制钢种Q345B,规格为5.75 mm×1500 mm,精轧机架卡钢,R1机架含钢,倒钢处理后,R1转车过程中,发现上工作辊不转,经检查确认,R1上工作辊断裂,如图1所示。
2)轧辊在机辊颈断裂事故2
2019?08?21T00:25轧制钢种Q245B,规格为7.25 mm×1500 mm,R1发现上工作辊不转,经检查确认,R1上工作辊传动侧辊颈断裂,如图2所示。
两起断辊事故发生前,轧辊曾在机发生卡钢事故。对卡钢事故处理前后的运行数据进行查看,均未发现异常。卡钢过程中R1机架只进行了必要的正反转操作,并且卡钢后操作员立即关停轧辊冷却水。经监控调查,处理卡钢过程中荒轧区域有人员监护,卡钢废板表面未发现异物,仅由于在荒除鳞箱内有部分预冲水,导致板坯略微拱起。调查一级检测数据未发现轻压转车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只是在本块钢R1咬钢瞬间工作辊停转,下工作辊正常旋转。一级反馈数据看,R1咬钢轧制力出现突然下降(图3),分析认为断辊发生在R1咬钢瞬间。
两起事故断裂位置基本一致均发生在传动侧辊颈距辊端450~540 mm处,传动侧辊颈及传动侧轴承箱内油脂润滑较好,轴承箱体温度无异常,可基本排除因箱体烧箱造成的辊颈断裂的可能性。轧辊传动侧辊颈断口整齐,符合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特征。断口目视检查,沿轧辊中心轴向?400 mm圆周位置分布多处蜂窝点状组织凝聚(图4~5虚线内)。
对事故1辊颈断口位置进行成份检测,断口位置共选择3个位置进行成份检测,平均Cr质量分数高出要求值0.159%,如表3所示:
对断口进行晶相组织检测,石墨球化度及球化率略差(图6)。
第1起事故中,对传动侧辊颈部位分别采用超声波1 MHz和2 MHz直探头进行探伤检测,发现距辊端400 mm周向位置存在底波衰减区域,如图7所示,判定此区域组织粗大聚集,影响超声波形穿透,存在“热节区”问题。
两起轧辊在机事故,原因均可以认定为轧辊铸造质量缺陷导致,荒轧工作辊辊颈位置主要承载轧辊旋转力矩及轧制力的冲击,辊颈部位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第2起事故中发现位于距辊端520 mm周向位置存在底波衰减区域,判定此区域组织存在“热节”问题。
“热节”是一种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效应,铸造“热节”,是指铁水在凝固过程中,铸件内比周围金属凝固缓慢的节点或局部区域,也可以说是最后冷却凝固的地方[2]。
由于“热节”存在,传动侧辊颈组织偏大,且成片聚集,影响了金属材料本身的结合强度,造成辊颈整体承载能力低,材料硬度、强度、韧塑性下降,综合力学性能下降。另外,在机出现含钢事故,反复倒钢也加剧了辊颈缺陷扩展,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脆断,最终导致辊颈断裂。
辊颈“热节”问题属于轧辊铸造问题,如何消除或减轻是未来轧辊安全使用的关健。联系轧辊制造厂商质检人员到此支高铬钢轧辊辊颈“热节”问题现场落实和检测确认;针对荒轧工作辊传动侧辊颈“热节”问题制定新入厂轧辊无损探伤检测标准。
1)辊颈位置存在超声波1 MHz探头无法穿透问题轧辊;后续处理:返厂退回;
2)辊颈位置存在超声波1 MHz探头穿透,波形衰减大于50%以上的轧辊;后续处理:返厂退回;
3)辊颈位置存在超声波1 MHz探头穿透,波形衰减低于50%的轧辊,后续处理:现场跟踪使用。
后续轧辊采购中,修订轧辊技术协议条款,增加辊颈“热节”缺陷技术要求。现有周转使用轧辊中,对辊颈进行逐支排查,厂商写书面质保书。
明确轧制线卡钢事故轧辊,减少轧辊事故影响。出现卡钢事故时,轧钢部门及时联系轧制线立即停冷却水、辊缝水,将上工作辊抬起。由于上工作辊需要压在板坯表面带动板坯动作,所以当板坯脱离时会出现上轧辊瞬间落下与下辊发生撞击,可能对工作辊带来较大冲击,导致轧辊在机出现轧制事故。对于存在“热节”问题的轧辊,有可能诱发问题位置脆断。因此,轧制线出现如甩尾、含钢及粘钢等异常轧制时,要立即更换轧辊,对下机后的事故轧辊要及时向磨辊间进行反馈,对事故下机辊进行拆箱检测处理。
轧辊入厂检测方面。从2019年8月份管控措施实施后,荒轧工作辊辊颈断裂问题没有出现。参照制订的新入厂轧辊辊颈超声检测标准,先后2支入厂新辊因不符合要求返厂(图8)。
轧辊铸造工艺调整方面。轧辊承制厂商对于高铬钢轧辊断裂问题,也制订相应的措施,对铸造工艺进行调整,将热节区位置向辊身偏移。从轧辊入厂超声穿透检查方面基本上消除波形衰减区域,如图9所示。
通过分析本钢1880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荒轧机架使用高Cr钢辊颈的脆性断裂特征,认为轧辊在铸造时石墨球化差,在轧辊传动侧辊颈组织聚集,导致轧辊的综合力学性能下降,承载能力低,最终导致辊颈断裂,属于轧辊铸造质量缺陷。研究生产对策,有效控制了轧辊在机事故的发生,消除轧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热节”区轧辊建立探伤检测标准,可供钢铁同行参考、借鉴。进行铸造工艺调整的轧辊的综合使用情况还需要跟踪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唐天博,孟伟,周勇. 本钢1880产线轧辊在机失效的管控研究. 金属世界,2023(2):60
[2]贺强. R2粗轧工作辊扁头断裂失效分析.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7):368
文章来源——金属世界
2. 荒轧工作辊事故描述与调查
2.1 事故描述
2.2 轧辊使用过程调查
2.3 轧辊断口目视检查
2.4 断口位置的成份和晶相组织检测
2.5 无损探伤检测情况
2.6 辊颈断裂事故的原因分析
3. 采取的生产对策及应用效果
3.1 生产对策
3.2 应用效果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