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检测欢迎您!

微信公众号|腾讯微博|网站地图

您可能还在搜: 无损检测紧固件检测轴承检测浙江综合实验机构

社会关注

分享:表面处理后去氢间隔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返回列表 来源:国检检测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分享:表面处理后去氢间隔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25-04-14 13:43:03【

高压电器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对电网的供电稳定性至关重要,其零部件的氢脆断裂[1]现象具有无征兆性、延时破坏性、无预判性等特点[2],对工程产品的危害极大。 

关于氢脆机制的研究较多[3-4],包括氢致弱键理论、吸附诱导位错发射机制、氢化物理论、氢增强局部塑性理论和氢压理论等。目前,广泛认为氢脆是应力、应变和氢扩散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原材料的加工冶炼过程和零件的制造过程(如电镀、磷化、发黑、焊接等)中,氢原子进入材料内部,在内部残余应力和外部施加应力的作用下,氢原子向组织中的微孔、位错或相界处扩散富集[5-7],当材料中的氢达到一定含量时,内部裂纹会迅速扩展,最终导致材料发生氢脆断裂。 

进入金属材料中的氢分为可逆氢和不可逆氢。可逆氢是指进入金属中的氢原子富集在晶格缺陷处(如空位、位错、相界、夹杂等)[8-9]。氢原子的半径和体积小、质量轻,可通过加热升温的方式去除,以达到消除氢脆的目的。常见的表面处理中,如电镀、酸洗过程中进入金属的氢原子就属于该种类型[10]。不可逆氢是指进入金属中的氢原子在夹杂物界面复合形成氢分子,或与钢中的碳元素发生甲烷化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这些氢会重新聚集鼓泡,氢鼓泡为不可逆,无法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11]。关于消除氢脆现象的研究较多,但多数集中在去氢工艺,对去氢后的效果,如氢含量变化等的研究较少。 

笔者对金属材料进行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然后采用不同的去氢工艺处理材料,对材料去氢后的各项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可为金属材料中可逆氢的去除工艺提供参考。 

试验材料为42CrMo合金钢,热处理方式为淬火回火,硬度为353~381 HB。拉伸试样的结构如图1所示。冲击试样的尺寸(长度×宽度×高度)为10 mm ×10 mm ×55 mm,U型缺口,深度为2 mm,底部曲率半径为1 mm。圆柱形试样的直径为20 mm,高度为20 mm。 

图  1  拉伸试样的结构示意

试样经过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放置时间分别为1,2,3,4,5 h,在相同的去氢条件下对试样进行去氢处理,去氢温度为190 ℃,去氢时间为3 h。另加工一组不去氢处理的试样,共计6组。 

按照GB/T 228.1—202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按照GB/T 229—2020《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采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进行冲击试验。按照GB/T 23.82—2018《钢铁 氢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或红外法》,采用氧氮氢分析仪测定试样中的氢含量。按照GB/T 31.1—2018《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试验方法》,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将试样磨制、抛光后,用4%(体积分数)的硝酸乙醇溶液腐蚀,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用乙醇溶液反复清洗冲击试样的断口,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断口的微观形貌。 

未进行表面处理、发黑后间隔1 h去氢和发黑后不去氢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3个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说明发黑处理1 h后去氢处理过程未能达到相变条件,对材料的组织几乎不产生影响。 

图  2  未进行表面处理、发黑后间隔1 h去氢和发黑后不去氢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

表面处理后去氢和不去氢试样的抗拉强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经发黑和磷化两种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抗拉强度均呈降低趋势。说明表面处理后,去氢间隔时间越长,氢原子向金属材料内部扩散和富集深度越深,材料组织缺陷处富集的氢原子增多,金属材料内部相界被原子半径很小的氢原子填充,使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 

Table  1.  表面处理后去氢和不去氢试样的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试样状态 发黑处理 磷化处理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去氢间隔1 h 1 160 1 140 1 150 1 150 1 150 1 145 1 145 1 147
去氢间隔2 h 1 150 1 130 1 140 1 140 1 140 1 155 1 145 1 147
去氢间隔3 h 1 130 1 140 1 140 1 137 1 145 1 145 1 145 1 145
去氢间隔4 h 1 135 1 135 1 135 1 135 1 140 1 150 1 145 1 145
去氢间隔5 h 1 140 1 135 1 130 1 135 1 135 1 150 1 140 1 142
不去氢 1 130 1 130 1 135 1 132 1 130 1 130 1 135 1 132

表面处理后去氢和不去氢试样的断后伸长率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经发黑和磷化两种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断后伸长率均呈降低趋势,且数值较为接近;去氢间隔1 h试样的断后伸长率达到15%~16%,去氢间隔2~4 h试样的断后伸长率为14%~15%,发黑和磷化后不去氢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4.0%和14.3%。说明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的酸洗时,氢原子进入42CrMo合金钢,材料的塑性对氢原子含量的敏感性较低。 

Table  2.  表面处理后去氢和不去氢试样的断后伸长率测试结果
试样状态 发黑处理 磷化处理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去氢间隔1 h 16.0 15.5 15.5 15.7 16.0 14.5 15.5 15.3
去氢间隔2 h 15.5 14.5 15.0 15.0 14.5 15.0 15.0 14.8
去氢间隔3 h 15.0 14.5 14.5 14.7 14.5 15.0 14.5 14.7
去氢间隔4 h 14.0 15.0 14.5 14.5 15.0 14.5 14.5 14.7
去氢间隔5 h 14.0 14.5 15.0 14.5 15.0 14.5 14.5 14.7
不去氢 14.0 14.0 14.0 14.0 15.0 14.0 14.0 14.3

表面处理后去氢和不去氢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经发黑和磷化两种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冲击吸收能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间隔2 h时,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大,在间隔4,5 h时,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与不去氢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几乎相同;冲击吸收能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超过10 J。说明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的酸洗时,氢原子在材料内部聚集,存在分布不均现象,不同去氢间隔时间会对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产生一定影响,去氢间隔超过3 h后,与不去氢效果相近。 

Table  3.  表面处理后去氢和不去氢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
试样状态 发黑处理 磷化处理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实测值1 实测值2 实测值3 平均值
去氢间隔1 h 96 98 95 96 94 92 92 93
去氢间隔2 h 96 102 104 101 106 102 98 102
去氢间隔3 h 98 96 100 98 94 94 96 95
去氢间隔4 h 100 94 88 94 98 92 92 94
去氢间隔5 h 90 94 94 93 90 90 98 93
不去氢 96 94 96 95 94 90 96 93

发黑后去氢间隔1 h、发黑后去氢间隔2 h和发黑后不去氢试样冲击断口的宏观形貌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发黑处理后去氢间隔1 h和2 h试样的断口表面平整,均未见明显塑性变形,发黑处理后去氢间隔2 h试样断口的剪切唇较大,放射区较小;发黑后不去氢试样断口的放射区最大。 

图  3  发黑后去氢间隔1 h、发黑后去氢间隔2 h和发黑后不去氢试样冲击断口的宏观形貌

发黑后去氢间隔2 h和发黑后不去氢试样冲击断口的SEM形貌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去氢试样断口的韧窝分布均匀,呈韧性断裂特征;不去氢试样的断口韧窝分布不均,呈准解理断裂特征。 

图  4  发黑后去氢间隔2 h和发黑后不去氢试样冲击断口的SEM形貌

试样硬度与去氢间隔时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发黑后不同去氢间隔时间试样的硬度基本一致,为364~367 HB;去氢间隔1 h和2 h时,试样的硬度较高,去氢间隔3 h以上,试样的硬度几乎没有变化;磷化后不同去氢间隔时间试样的硬度基本一致,为358~361 HB,不去氢试样的硬度比去氢试样的硬度略低;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表面处理,试样的硬度与去氢的关系不大,发黑试样的硬度比磷化试样的硬度高约5 HB。发黑处理温度为140 ℃,中温磷化温度为65 ℃,说明越接近室温,材料的氢脆敏感性越高,硬度随之降低。 

图  5  试样硬度与去氢间隔时间的关系

试样氢元素质量分数与去氢间隔时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经发黑和磷化两种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试样的氢元素质量分数均逐渐增加;磷化后去氢间隔1 h试样的氢元素质量分数最低;发黑后去氢间隔1 h试样的氢元素质量分数最低。经分析,不去氢试样的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经发黑和磷化处理后,溶入金属中的氢原子富集在晶格缺陷(如空位、位错、晶界、夹杂等)处,可通过加热的方式去氢,在190 ℃条件下保温3 h,可去除发黑和磷化过程中酸洗时进入试样中的氢。 

图  6  试样氢元素质量分数与去氢间隔时间的关系

(1)经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呈降低趋势,不去氢试样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较去氢试样低;发黑和磷化后去氢间隔1 h试样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最佳。 

(2)经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冲击吸收能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去氢间隔2 h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最高。 

(3)经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显微组织与不去氢试样相同,均为回火索氏体。 

(4)经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硬度变化小于5 HB,去氢间隔时间对材料硬度的影响较小;发黑处理试样的硬度比磷化处理试样的硬度高。 

(5)经发黑和磷化表面处理后,随着去氢间隔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氢元素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




文章来源——材料与测试网

推荐阅读

    【本文标签】:42CrMo合金钢 氢脆 发黑 氢元素检测 去氢间隔时间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责任编辑】:国检检测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