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相分析-硬化层测定
表面硬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使零件的表层硬化而零件的心部仍然具有强韧性的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可以改善零件的耐磨性以及耐疲劳性,而由于零件的心部仍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因此对冲击载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常用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渗碳、氮化、硬质阳极氧化、镀铬、表面淬火以及渗金属等。更多 +
- [检测百科]分享:不同含量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ZL114A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2025年01月22日 13:10
- Al-Si系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工艺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尤其适用于制备复杂的大型薄壁结构铸件[1]。对于大型一体化薄壁结构铸件,形状的复杂性和壁厚的不均匀性使得铸件在热处理时更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铸件强韧性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指标。现有的铸态Al-Si系合金的强韧性指标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薄壁结构铸件的性能要求[2-4]。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坡口形式对Q390/Q690异种低合金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2024年12月16日 15:49
- 低合金高强钢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和焊接性,广泛用于工程结构中。为了满足不同的服役环境,提高整体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经常需要将不同强度级别的异种低合金高强钢进行焊接[1]。焊接结构件中的残余应力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
- 阅读(2)
- [检测百科]分享:淬火配分对工程机械用22MnB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9日 14:51
- 现代工程机械轻量化、大型化方向的发展对工程机械用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强韧性[1-2]。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在模具中进行快速冲压成形,在保压状态下进行淬火冷却的热冲压成形技术是高强度工程机械构件的重要制造工艺[3-4]。然而,热冲压成形工艺制备的构件组织几乎全是马氏体,韧塑性相对较差[5],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开裂并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6],因此有必要对热冲压成形件进行后续热处理以改善其强韧性。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不同冶炼工艺生产H1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2024年12月04日 13:15
- H13钢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热作模具钢,具有优异的淬透性及良好的热强性,主要用于制造压铸模、热锻模、热挤压模等。H13钢热作模具较为常见的失效方式为冷热疲劳开裂,由于高强度可以延缓疲劳裂纹的萌生,良好的韧性可以阻止裂纹的扩展,因此提高H13钢的强韧性成为研究的热点[1]。
- 阅读(4)
- [检测百科]分享:回火温度对厚截面含钒中碳珠光体钢强韧性的影响2024年07月29日 10:12
- 近年来,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同时世界各国对钢铁产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长期服役的目标,实现降低钢材用量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钢铁产品需要同时兼具高强度、高韧性、耐疲劳等优异性能。经过研究人员长期的探索,通过微合金化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对中碳钢(碳质量分数0.25%~0.60%)综合力学性能的提升[1]。钒的物理化学性能优异,素有“现代工业味精”和“金属维生素”之称,在钢铁、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2?3]。郑心平等[4]发现在含碳质量分数0.5%的钢中,加入0.1%左右的钒,强韧性匹配效果较好,这主要归因于钒元素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的作用。包阔等[5]、阎启等[6]研究认为固溶态的钒可增加钢淬火后的回火稳定性,即增加对回火软化的抗力。
- 阅读(7)
- [检测百科]分享:高熵领域新维度:高熵合金纤维2024年05月11日 09:54
- 高强度合金纤维/丝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桥梁缆索和起重机绳索等方面,对民生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常用的传统高强度合金线材多为不锈钢线材、碳钢线材、铜合金线材和珠光体钢丝等。然而,随着工业发展,丝材的使用环境变得更加苛刻,对高强韧合金丝材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强度和塑性方面。例如,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对桥梁缆索的强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时提升丝材强度、减轻其自身重量并降低工程整体成本。在航母阻拦索中需要高强韧合金丝材可以保障舰载机安全返航,对国民经济建设、军工和国防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在焊接和3D打印领域有着应用前景。严苛的服役环境对传统线材产生极大考验,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强韧合金材料。
- 阅读(3)
- [检测百科]分享:C70S6非调质钢胀断连杆的制造工艺及其实物质量2022年09月26日 09:05
-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五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其长 期工作于高温环境,且加工制造过程复杂,因此对连 杆材料的强韧性和切削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传统的 汽 车 发 动 机 连 杆 使 用 的 是 经 过 调 质 后 的 40Cr,42CrMo等合金结构钢制造,目前汽车发动机 连杆多采用易切削非调质钢制造。非调质钢是在钢 中加入钒、钛、铌等微合金化元素,而这些元素在轧 制、锻造加热后的冷却过程中,将以细小的碳化物
- 阅读(5)